五月的京山农村,油菜金黄,小麦飘香,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。我们一行在京山县档案局吴局长、永隆镇党办樊主任陪同下,前去该镇刘家榨村,考察辛亥革命先驱——刘英、刘铁、刘杰的故居。
刘家榨村位于永隆河畔,与天门市拖市镇交界,为江汉平原西北的边缘,是盛产粮棉的富庶之地。因刘氏家族在清代办有较大规模的榨房而得名。站在刘氏故居的废墟上,樊主任告诉我们,刘家过去是一个非常富裕的人家,有房屋和榨房等上百间,解放后分给了十多家农户。如今,这些农户已将老房屋拆建,只有一户人家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马头墙和旧房子。从残存的院落、砖墙和散落在各处的石滚、石碾等生产工具来看,可以想象刘家大院当时生产规模和富有程度。在刘氏故居前,有一条发源于京山孙桥的永隆河,河水清沏,水流平缓,两岸良田千顷,林木苍翠如黛。从前这里水运发达,交通便利,乘船可经天门直达汉口,是刘氏家族贸易经商的主要渠道,也是刘氏兄弟走上革命征程的路径。
刘英(1881-1921)原名光铭,字丹书,为清末秀才。刘铁(1888-1915)原名光锡,字碧如。两人为同胞兄弟。刘杰(1888-1928)字楚樵,为刘英、刘铁叔伯兄弟。刘氏三兄弟出生富有家庭,从小受到良好教育,喜好结交朋友,常与会党豪俊往来。三人见清政腐败,遂有救亡思想。1905年,三人去日本留学,结识了孙中山,1906年加入同盟会。1908年前后相继回国,在武昌、汉口等地秘密开展同盟会工作。三兄弟还在永隆镇上散发家产,结纳志士,并开办“全盛美”、“全盛元”杂货铺,作为联络据点。同时,刘英以试办地方自治主持人身份为掩护,从事革命行动,扩大革命组织,发展革命党人,成为当时湖北地方革命实力的代表。
1911年夏,同盟会致函刘英商讨起义方略,刘建议起义应从速进行,并提出“攻占武昌、汉阳,问鼎中原”的战略。9月,刘英赴汉商议起义具体事宜。10月9日,武昌革命党人举行反清起义。10月12日,刘氏三兄弟决定马上在永隆起事。驻永隆清军管带张福晋得知事情不妙,假意请刘英到清营赴宴,欲将其杀害。刘欣然前往,行前令刘铁集合起义军1500余人包围永隆镇,席间张管带拔枪向刘英射击,被刘英随同一拳打开,并同时飞出匕首,将张杀死。刘英当时宣布起义,得到清军官兵响应。次日,刘英以中华民国政府湖北副都督名义,发布起义布告。10月18日,刘氏兄弟率部攻占天门县城,处死知县荣浚。11月1日攻占潜江,10日攻进监利,继而又攻克江陵和公安。此后又先后攻进襄阳、枣阳、新野、南阳。南北议和后,刘英到武昌担任黎元洪高级顾问,授陆军少将,刘铁任三十团团长,先后驻蔡甸、沙洋。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,刘氏三兄弟又积极筹划并领导了讨袁斗争。斗争失败后,刘英、刘铁再次赴日本,刘铁担任孙中山的翻译。1914年,刘英奉孙中山之命回湖北任分区司令,策动讨袁。随后召刘铁回国。铁在上海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,被捕。1915年7月31日,刘铁被袁世凯部下杀害于上海西炮台,年仅27岁。此时,刘英仍在湖北领导讨袁斗争。袁死后,刘英随孙中山南下,任大元帅府参议。荆襄独立后,任靖国第四军司令,转战鄂西、川东一带。1921年,刘英母亲去世,奔丧时路过汉口,寓居法租界,因叛徒告密被捕,9月5日在武昌阅马场遇害,时年40岁。广州革命政府为刘英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。
刘英的遗骸为同乡陈东山收殓,安放在武昌长春观,后移葬永隆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京山县政府将其移迁京山烈士陵园,并建亭以示纪念。刘杰自参加辛亥革命后,即回到家乡闭门读书,不复外出,1928年病逝于家中,享年40岁。
岁月如梭,时过境迁。如今,刘氏兄弟的故居虽已人人去楼空,但那一段段旧砖墙,一块块旧石头,仿佛向人们叙说着昨日的辉煌。那宛如玉带、流淌不息的古永隆河,仍然向人们昭示着:这里是刘家三兄弟的根基,这里有刘氏三杰的血脉。(荆门市档案局 关明成 方进)